为推进我校新世纪高等教学改革各项项目顺利完成,促进教改项目建设,提升项目研究质量,海外教育学院积极开展项目中期提升交流会。4月12日下午2点,学院全体教师及全体督导组成员,在六楼学术报告厅组织教研活动,隆重召开教改项目阶段性成果分享汇报会。
学院9位立项老师,针对交流项目的研究方案、具体措施、对教学过程的改进、成效、进一步提升项目研究的做法等,分别进行PPT展示。老师们分享项目进展,交流了教育教学改革经验。
周丹老师课题组的汉语国际教育背景下《中国文化》课教学理念及方法创新。以留学生《中国文化》课程作为研究对象和实践平台,以帮助教师转变教学观念,调整教学内容及策略,培养热爱中国文化的“跨文化沟通者”,推动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为项目研究目的。围绕课题,项目组已开展各种文化体验活动,课堂互动课下交流以及学生学习成果展现,课程管理考核以及学生评价等。目前该研究在前期调研的基础上已形成2篇论文,其他相关研究也在同步进行。
李月炯老师的高校留学生通识课程建设项目,重在探索面向双一流的大学的留学生通识课程体系设置,为我院课程设置改进提供参考;针对目前已有通识课程进行教学改进,形成与留学生学习特点、实际水平相吻合并且反映时代与国情特征的教学材料,为教材的编写做好前期准备。旨在进一步改进调整教学内容:新的教学大纲;改进、更新教学材料;改革考核方式;体现时代性更强的专题和更具地域特色的专题。
鲜丽霞的汉语国际推广中的自然材料教材建设方案课题,分析国内外相关汉语自然语料教材内容设置。认为利用自然语料编写教材是当前海内外汉语教学界急需研究的一个重大课题;将自然材料应用于教材编写需要经过严格的筛选。要严格控制语料的自然度;认真理解和领会教材的结构大纲、功能大纲,熟悉大纲中需要讲授的各个语言点、功能项目,根据教材的需要选择语料。
何婉老师的《留学生成都话入门》特色教材研究。调查了国内已有的留学生方言类的教材,根据成都留学生的实际需求,项目组计划编写一部上课适合老师教学,课后合适学生自学查询的留学生成都方言教材《留学生成都话入门》。整理了近年来《成都方言》课程的上课资料,通过问卷、访谈等形式询问学生学习《成都方言》课以后的感受建议等。参考《学说上海话》《学说广东话》等书籍,为该教材搭建合理实用的框架,已进入后期写作阶段。
罗艺雪老师的面向汉语言本科留学生的“现代汉语语法”探究式课程实践。立足于探究式教学理念,结合最新汉语语法研究成果,突出“现代汉语语法”专业核心课的趣味性、立体性与参与性,激发学生的母语对比意识与问题意识,在强化汉语言本科留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基础上着力培养学生进行探索性、创新性思考的能力。为进一步完善课程讲义,探索以汉语语法总体特点为纲串联语法现象的全新课程框架。进一步调查、分析学生需求与课程反馈。针对学生特点,设计更有趣味、更符合学生心理的探究式课程任务。
王丹老师的孔子学院质量评估研究课题。展示了前期国内外对孔子学院质量评估研究文献查阅与分析情况。其初步研究发现:现行的相关评
估体系:孔子学院质量评估的大学评估标准;评估的主要项目,如影响规模、项目质量和长期影响力;经营性语言培训机构评估标准;评估维度(如新东方):师资、服务、教学硬件环境、相关考试通过率等。
郑颖琦的《以中华传统文化传播为驱动的留学生汉语教学改革探索》,结合四川大学“双一流”建设中关于“中华文化全球传播”的学科要求,将传统文化与留学生汉语教学有效结合,以中华传统文化为目标驱动的汉语教学大纲编写及课件制作,形成示范性的教学参考资料为目的。以中华传统文化的视觉课题研究分两条主线同时并举。目前已完成:分级部分。待完成部分:以文化为驱动的语言教学模式部分,其执行方案:
胡翼老师的留学生汉语自学能力的培养与实践课题在国际国内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我校的留学生规模逐渐扩大,学生人数逐年增加大背景下,以留学生汉语自学能力的培养与实践为研究目的,他选取初级零起点学生进行了个案研究,下一步计划研究将扩大到中高级学生群体中,推进此项研究顺利有效完成。
郑晗的留学生汉语教学精品在线开放互动课程建设思路与实践研究,展示了目前汉语教学精品课程的在线课程特点,如交互性较弱、无法跟踪、学生流失量大、主要以视频的形式、运用于语言学习较多等。
近年来,学院狠抓外国留学生的本科教学,高度重视教育教学研究和成果的培育,将教改课题建设作为契机,积极进行教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通过此次教改项目进展情况汇报与研讨活动,对海外教育学院教学质量的提升有积极促进作用,各项目负责人将根据专家提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完善研究方案,合理安排后期研究进度,科学有效的将研究成果运用到教学中,促进我院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