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务系统  | ENGLISH

新闻动态

"汉语桥"春令营圆满落幕:西南地区在地文化体验深化中美青年交流

日期:2025年04月08日     作者:李贤     点击数:

 2025年4月6日,由四川大学海外教育学院主办的"汉语桥"美国明尼唐卡学区春令营圆满收官。为期两周的理解当代中国行,让21名美国师生通过四大主题板块,不仅感受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更在互动中架起跨文化理解的桥梁。本次活动以"科技、匠心、生态、创新"为核心,通过九寨沟、非遗工坊、熊猫基地、哪吒特展四大篇章,为美国青年呈现了一幅立体生动的中国画卷。

九寨沟:生态文明的活态课堂

为让美国师生对中国西南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有直观感受,体验中国的高铁速度,师生们乘坐高铁从成都抵达九寨沟。在世界自然遗产风景区九寨沟,师生们开启了一场"科技与自然对话"的研学之旅。在九寨沟智慧中心,实时生态监测系统展示了景区内水体、植被的精准数据,学生们通过互动屏幕亲眼见证地震后生态修复的"中国奇迹"——通过微生物修复技术重建钙华滩、运用3D建模复原古树群落等案例,让美国师生惊叹于科技赋能生态保护的智慧。

实地考察中,专业导览员以"自然侦探"的形式开展教学:在长海湖畔分析湖水矿物质含量,于珍珠滩瀑布前解析喀斯特地貌形成原理,穿梭原始森林时通过年轮解读树木的百年生命史。藏族文化体验环节,学生们试穿了传统民族服饰,品尝了独特的藏餐,跟随藏族同胞学唱当地民歌、学跳民族舞蹈,深刻体会了中国西南地区能歌善舞的在地文化氛围。

非遗工坊:指尖跃动的文化基因

四川大学海外教育学院将非遗技艺搬进春今营课堂,在学院的非遗工坊为同学们带来了一场难忘的中华传统文化体验。

课程包括漆扇印染和脸谱绘制两个主题,在漆扇印染专题,学生们学习了漆扇的历史种类和工艺流程,漆扇制作体验环节,他们先在扇面上设计图案,然后选择不同颜料滴在水面晕开,将扇面徐徐划过颜料浸入水中,当浸染后的扇面展开瞬间,冰裂纹理与几何图形交织,每件作品都成为独一无二的"东方密码"。

戏剧脸谱绘制专题则掀起色彩风暴,非遗老师先是详细介绍了脸谱的发展历史、种类特点和制作方法,并以“红忠白奸”等口诀向学生们传递了戏剧脸谱的符号语言,以妙趣横生的方式展现了颇具特色的东方趣味。接下来的体验环节,学生们挥笔创作,有人复刻"美髯公"关羽的灵动眉眼,有人为张飞添上现代涂鸦元素,课堂秒变微型艺术展。

熊猫基地:萌态背后的生态使命

在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美国师生们迎来了期待已久的"熊猫时间"。作为全球知名的大熊猫科研保护机构,基地为"汉语桥"春令营特别设计了丰富的参观内容。

走进竹林掩映的园区,憨态可掬的大熊猫立即成为全场焦点。在成年熊猫活动区,学生们目睹了这些黑白精灵最自然的生活状态:有的正抱着鲜嫩的竹笋大快朵颐,灵巧的前爪熟练地剥去笋壳;有的慵懒地靠在木架上打盹,圆滚滚的肚皮随着呼吸一起一伏;还有调皮的个体在栖架上攀爬翻滚,笨拙的动作引发阵阵欢笑。

在参观过程中,基地讲解员详细介绍了大熊猫的生物学特性:特殊的消化系统如何适应以竹子为主的饮食,黑白毛色的进化意义,以及它们作为"伞护种"对整个生态系统的重要性。学生们还了解到中国建立67个大熊猫自然保护区、实施生态廊道工程等保护措施。

哪吒特展:传统与现代的创意对话

当前《哪吒2》已成为成都一张最具国际影响力的名片,美国青年们在来中国前已对该电影充满浓厚兴趣。本次春令营亮点之一,为参观成都交子书院举办的《哪吒2》创作图片展,为美国师生打开了一扇了解中国当代动漫艺术的窗口。展览以"不破不立"为主题,通过丰富的展品和互动设计,生动展现了传统神话的现代表达。

步入展厅,12组精心设计的角色设定图立即吸引了师生们的目光。从初稿到终稿的演变过程,清晰呈现了哪吒形象如何从传统年画中的童子形象,蜕变为兼具东方神韵和现代审美的动漫角色。学生们驻足在每幅作品前,仔细对比不同版本的设计细节,对设计师将传统元素与现代潮流完美融合的创意赞叹不已。

展览现场还陈列了数十款精美电影海报和周边产品。学生们仔细挑选着自己喜爱的角色周边,有的收集全套明信片,有的选购特色徽章,将这些充满中国元素的纪念品视为珍贵的文化交流见证。这场展览不仅让他们见识到中国动画产业的蓬勃发展,更通过哪吒这个文化符号,搭建起理解中国传统价值观、审美观的桥梁。

最后,同学们手持海外教育学院副院长雷莉教授颁发的春令营结业证书,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收获的喜悦。本次四川大学2025美国明尼唐卡学区青年学生“汉语桥”春令营完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