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3日,四川大学海外教育学院汉语实践课1班与2班的二十多名留学生在邓波老师和程文老师的带领下,前往成都市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开展语言实践活动。
下午一点半,老师和学生们统一从学校东门乘车出发,车程约半小时。所有参加人员因都预先订好票,因此很快凭相关证件进入基地,之后,根据不同的课程重点,实践一班与二班同学分别开展活动。


邓老师为实践一班同学们布置了实践任务,就是分组到各个大熊猫别墅进行参观并采访游客或工作人员;实践二班同学则首先参观了成都大熊猫博物馆,随后分组参观采访。
成都大熊猫博物馆共有三层,参观过程中,程老师为留学生们讲解了有关大熊猫的相关知识;学生们也结合展馆内容,学到了不少与大熊猫相关的汉语词语。馆内还有一个能与仿生大熊猫机器人“小川”一问一答的智慧平台,同学们兴致很高,纷纷用汉语与能“说话”的“小川”进行愉快的互动。
两个班同学都在大熊猫别墅区认真观赏了大熊猫。6号别墅是“花花之家”,花花是当今中国最受欢迎的大熊猫之一,被誉为“熊猫界的大明星”。为了观赏花花,不少游客在门口排起长队,这一现象引起了同学们的浓厚兴趣。带着好奇心,很多同学都分组采访了正在排队的游客和现场工作人员,围绕“参观花花的基本流程”“游客对大熊猫的认知与情感”“大熊猫的生活习惯”“游客的旺季与淡季变化” 等话题展开了交流。从中国游客口中,同学们听到了“熊猫能给我带来好心情”“让我很放松”“很治愈”等表达,更好地理解了人们喜欢大熊猫的原由。

为了给熊猫创造一个尽量接近自然的环境,熊猫基地内有大片的树林。正值春天,同学们除了欣赏憨态可掬的大熊猫,也漫步赏景,感受自然之美。
本次活动从参观前通过小程序自主预约门票,到入园参观与交流,留学生们不仅在实际场景中锻炼了汉语交际能力,与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互动,还通过实地参观,亲自感受到大熊猫作为“中国国宝”所承载的情感价值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文化象征意义。学生们拓展了对大熊猫的认识,也有效提升了他们在真实语境中的汉语表达能力与学习自信心,大家收获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