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务系统  | ENGLISH

新闻动态

“筑基提质,精进笃行”——四川大学海外教育学院召开本科大讨论系列之基层教学组织建设研讨会

日期:2025年04月29日     作者:郭鹏程     点击数:

 2025年4月25日,四川大学海外教育学院成功举办了一场以“筑基提质,精进笃行”为主题的基层教学组织建设研讨会。本次会议旨在深入贯彻学校一流本科教学发展大讨论的部署要求,进一步推动基层教学组织的建设与发展。学院书记/院长高伟、教学副院长雷莉、教学科、各教研室主任及全体教师参加了会议。

学院书记/院长高伟主持会议并讲话。他强调,按照学校关于本科教育教学发展大讨论的整体部署,学院会陆续开展各个方面的大讨论活动。本次活动则聚焦基层教学组织建设,旨在发挥基层教学组织在激发教师教学内生动力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中的重要作用,以助推国际中文教育教学发展。高院长希望与会者能够积极发言,为学院的未来发展献计献策。

随后,教学副院长雷莉带领学院老师学习了《四川大学本科教育教学人工智能工具应用规范(试行)》和《四川大学本科课堂教学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两份重要文件。

《四川大学本科教育教学人工智能工具应用规范(试行)》(以下简称《规范》)旨在防范风险,保障学术诚信与伦理,确保本科人才培养全过程的顺利进行。在AI工具的应用方面,《规范》明确提出了十个限制使用的情形。同时,《规范》强调核心内容必须由学生本人完成,使用AI工具的情况需要声明并核验准确性,涉及的数据必须合法合规。

此外,《规范》还鼓励在符合低风险或零风险、普适性与公平性、易用性与可及性等条件的前提下使用AI工具。学校计划将AI工具的伦理教育常态化、长期化,纳入基层教学组织建设的重要内容。在支持保障方面,学校将推荐合规的AI工具,并对使用优秀案例提供经费支持。同时,学校还将提供咨询服务、数据与算力支持,以确保AI工具在教育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会议学习讨论了《四川大学本科课堂教学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二十届历次全会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以此为指导,推动学院教育教学工作的持续发展。雷莉指出,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第一责任人,必须践行“四个引路人”的要求,坚持“四有”好老师的标准,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质量。

    在讨论中,与会者围绕OBE(成果导向教育)理念展开了深入探讨。大家一致认为,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参与者,应着力提升学生的独立思考、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学术诚信和数字素养。为此,教学设计应基于教师对学生的充分了解,对学习任务的充分明确,并结合智能技术和智慧教学平台,打造高效互动的课堂环境。会议还对教师行为规范及素养、过程考核及反思、课堂教学评价、教学事故处理以及教学监督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讨论,并形成了初步共识。

其后,学院四个教研室分别汇报了基层教学组织建设讨论成果。

初级教研室主任克非重点汇报了数智时代AI如何有效融入课堂、应用场景的拓展以及学术诚信与AI伦理道德准则的坚守等问题。分享了组内教师利用AI技术提升教学效果的具体案例,如设计发音练习游戏、个性化学习支持等。同时,也探讨了AI辅助与学生独立思考之间的平衡,以及制定AI使用规范的必要性。此外,还就基层教学组织在推动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中的角色与责任,以及激励教师投入教学的机制创新等方面进行了深入交流。

    中级教研室主任张杰则聚焦于多学科交叉融合背景下基层教学组织的创新与经验。他提出了构建“跨学科服务型平台”、情景模拟教学等创新模式,旨在提升教师的跨学科教学能力,并加强与国际教研协作。同时,他也强调了基层教学组织在加强管理和督导中的作用,以及建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重要性。

    高级教研室主任邓波则从课程建设理论实践、师资队伍建设实践以及教学方法创新实践三个方面进行了汇报。他提出,课程设置应打破传统学科限制,融入课程思政内容,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国际视野。同时,他也强调了实践课程的重要性,以及建立跨学科教学团队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必要性。

    公共汉语教研室由胡翼代表汇报,他提出了关于国际中文教育基层教研室活动的建议,包括教学经验分享、集体备课、主题式经验分享以及教学资源共享库的建设等。这些建议旨在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

本次大讨论会议气氛热烈,与会者积极发言,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通过此次讨论,学院进一步明确了基层教学组织建设的方向和重点,为未来的教育教学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