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务系统  | ENGLISH

教研与督导

海外教育学院中级汉语教研室开展中级技能课集体听评课及观摩研讨活动

日期:2025年10月17日     作者:罗艺雪     点击数:


    为进一步提升中级汉语技能课程的教学质量,探索教学新思路与新路径,中级汉语教研室于2025年10月9日组织开展了集体听评课及观摩研讨活动。本次活动聚焦于中级教研室鲜丽霞老师主讲的“汉语阅读”课程,旨在通过课堂观摩与课后研讨,促进教师间的经验交流与教学反思,推动教学理念与方法的共同进步。

本次观摩课主题明确,内容丰富,充分展现了资深教师扎实的教学功底与先进的教学理念。课程以阅读课型为载体,重点展示了如何在中级阶段有效进行词汇教学、语素拓展及阅读技能训练,并将各项语言技能融会贯通。观摩教师普遍认为,本节课具有以下突出特点:

一是语境化与归纳法并重,激发学生主动探究。授课教师在讲解“迷”“者”“家”等高能产性词缀时,并未拘泥于抽象定义,而是通过大量贴近学生兴趣与生活实际的例句(如“球迷”“作家”),引导学生在具体语境中自主感知、归纳词缀的核心意义与用法,有效降低了理解难度,提升了学习兴趣与参与度。

二是“教育生活化”,强化词汇网络构建。教师善于将词汇学习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紧密结合,例如通过“随口”自然引出“随手”“随身”等系列词语。在拓展同一语义场(如指人词语)时,不仅能系统呈现由特定语素构成的词语群,还能适时进行类比关联,帮助学生构建更为立体的词汇网络。

三是教学环节设计科学,符合语言习得规律。课程结构从作业讲评、生词讲解到课文阅读、练习检测,环节衔接流畅,循序渐进。特别是在词汇与阅读教学中,形成了“讲解(结合语素分析、近义词辨析)— 即时应用(造句、头脑风暴)— 阅读中巩固 — 练习中检测”的螺旋式复习路径,强化了知识的内化与迁移。

四是注重技能训练与及时反馈,提升综合语言能力。教师有意识地进行猜词、泛读、定时快速阅读等阅读微技能训练,并在讲解后设置操练环节,课间及时反馈作业情况,课后处理疑难问题,体现了对学习者认知规律与个体差异的尊重,有效促进了学生阅读能力与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提升。

五是善用教学策略,优化课堂互动。教师灵活运用提问技巧、集体朗读、鼓励思考与造句等多种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营造了互动良好、思维活跃的课堂氛围。

在观摩后的研讨中,教研室教师们围绕观摩感想,深入探讨了提升中级汉语技能教学的新思路与新路径,达成以下共识:

一是词汇教学应超越孤立记忆,走向语境化、网络化、功能化,强调在丰富语境中呈现词汇,利用语素构词法扩大词汇量,系统进行近义词辨析,并建立词汇与生活、与其他语言点的有机联系,使词汇学习更具深度与广度。

二是课堂教学应体现“以学生为中心”,促进自主与合作学习,通过启发式提问、鼓励自主归纳、组织头脑风暴、设计合作任务等方式,引导学生从被动接受转向主动建构,培养其探究能力与学习策略。

三是技能训练需贯穿教学始终,实现知识向能力的转化,尤其在阅读等技能课上,应明确各项微技能的训练目标,设计针对性强的活动,并将技能训练与语言知识学习紧密结合,确保学生学以致用。

四是教学反馈与巩固环节需及时、精准、有效。利用学生作业、课堂表现等生成性资源进行复习扩展与个性化指导,并通过精心设计的操练与检测,实现知识的即时巩固与螺旋式上升,保障教学效果的落实。

本次集体听评课及观摩研讨活动,不仅是一次成功的教学示范与经验分享,更是一次深刻的教学理念碰撞与智慧凝聚。通过观摩资深教师的课堂实践与深入研讨,教研室教师对中级汉语技能课,特别是阅读课的教学规律与方法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对如何实现“教育生活化”、如何有效进行词汇与阅读教学、如何优化课堂设计与互动等方面获得了诸多宝贵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