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四川大学国际课程周(UIP)落下帷幕,海外教育学院精心打造的“沉浸式中国语言文化交流营”凭借独具匠心的活动设计、高效的资源整合与深入的文化传递,成为本届国际实践周中反响热烈的亮点。这一活动充分展现了海外教育学院在国际化教育领域的扎实积累与创新实践,凸显了我院作为留学生教育主阵地的专业性和正统性。
一、高光时刻:爱丁堡学子闪耀全校开幕式
6月29日,正是我院邀请的英国爱丁堡大学学生加百利·巴雷特·邦纳,作为唯一留学生代表在UIP开幕仪式上发言亮相,成为全场焦点。这印证了海外教育学院在国际学生遴选与交流组织方面的专业水准——能让我院邀请的交流生一次次站上全校性开幕式舞台,这份呈现背后,是学院对国际交流活动核心价值的精准把握,以及在跨国学子沟通对接中的高效组织能力,这份对国际交流契机的敏锐捕捉与优质呈现,在学校各学院中独树一帜。

(图为UIP全校开幕式上外方学生代表席位由我院邀请的加百利担纲)
二、多维立体:构建 “知行合一” 的文化浸润体系
我院精心策划的 2025年UIP,以 “课堂研习—实地印证—情感共鸣” 为核心逻辑,打造了一套环环相扣的活动体系。所有安排均遵循 “上午深耕课堂、下午延伸实践” 的呼应原则:上午在海外学院开展中国画体验、三国文化解读、中国西部概览等课程,为文化认知搭建理论框架;下午随即转入武侯祠探秘、锦里访古、城市地标探访等实地活动,让抽象知识转化为可触摸的体验。这种“学思用贯通”的设计,让国际学子在各类活动中,既能获得直观的体验感受,又能通过配套的讲解和课程理解背后的深层内涵;在相关文化课程之后,随即参与对应的实地参访或实践活动,使认知与体验相互促进、形成呼应,让每一次学习都能在实践中得到深化,每一次实践都能有理论认知作为支撑。
相比普通观光中走马观花的浅层体验,这种学习+体验的高度合一展现出质的差异。它不仅让学子们 “看见” 中国文化的表象,更引导他们 “读懂” 文化背后的逻辑与情感;不仅让他们 “走进” 一个个景点,更帮助他们 “融入” 文化场景产生情感共鸣。正如一位参与交流营的学子所说:“这不是简单的参观,而是一场让我们从‘知道’到‘理解’,再到‘感受’的文化浸润之旅。”


(图为我院UIP留学生漫步城市,驻足天府广场、人民公园,探访三星堆、川菜博物馆)
三、资源赋能:彰显 "高端联动" 品牌实力
为突破常规交流活动的浅层化局限,学院整合优质资源,为活动注入专业深度。针对熊猫基地参访,特别联动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 “秘境国宝” 研学团队,从熊猫食性与栖息地设计的科学关联,到兽舍建造中 "人文性与科学性" 的融合智慧,专业解读使普通参观升级为学术性研学,正如留学生反馈所言,“让抽象的生态保护理念变得可感知”。这种将行业智库资源引入学生活动的举措,体现了海外学院对活动品质的极致追求。

(图为我院教师带领UIP留学生与中建西南设计研究院专家同赴熊猫基地)
同样,为让国际学子深度感受中国西南地区多元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学院突破单一参观模式的局限,特别联动西南民族大学民族博物馆开展合作。在我院少数民族文化课程完成理论铺垫后,随即组织学子前往这所高校的博物馆参访,借助其馆藏文物与民俗场景的沉浸式呈现,让抽象的文化符号转化为可触摸的生活印记,实现了课堂知识与外部场馆实地体验的深度衔接。这种将外校专业文化场馆资源与我院教学活动有机融合的安排,彰显了我院在文化交流活动策划中的匠心与远见。


(图为我院UIP留学生在西南民大博物馆参观,体验穿戴少数民族服饰)
四、价值所系:为国际交流提供有益借鉴
此次交流营的圆满落幕,让来自英国爱丁堡大学、比利时鲁汶大学的7名留学生深度领略了中国文化的多元魅力,更彰显了川大海外教育学院在国际中文教育领域的过硬实力。学院以独特视角、精心策划与卓越执行力,将常规交流活动化为一段深刻的文化体验,其在活动中展现的格局与水准,印证了我院在国际化交流领域的专业底蕴。未来,四川大学海外教育学院将继续秉持"开放、共享、卓越"的理念,不断创新国际交流模式,让"留学川大"的品牌更加闪亮,为推动中外文化交流做出更大贡献!